在“冬奥有我”中成就精彩未来

2022-01-29 16:59:0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22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在“冬奥有我”中成就精彩未来

  本报评论员

  时光和奋斗的脚步不曾停歇。伴随着2022年北京的一场瑞雪,令世界期待的北京冬奥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在冬奥志愿服务的一线、在大江南北的校园、在每一面飘扬的党旗下,“冬奥有我”的热情澎湃涌入眼帘。在这场冬奥盛会中,中国将给世界展现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青少年点亮通往精彩未来的道路,个人的梦想与祖国的心房紧紧贴在一起。

  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是中国向世界许下的承诺。这份承诺背后有什么?如果把目光投向紧张有序的冬奥筹备现场,无法忽略高校青年学子用专业、专注架起的沟通桥梁。他们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语言服务展现大国风范,即使忙碌也甘之如饴。把目光转向大江南北的校园,“冷冰雪”成为孩子们的“热运动”,“热气腾腾”的训练现场,欢呼声、笑声、喝彩声不断。特别是在冰雪少见的南方,孩子们搭乘着冬奥梦爱上冰雪运动、触摸更多可能。把视线望向飘扬的党旗下,“冰雪思政”大放异彩,彰显冬奥盛会小中见大的非凡意义。

  以北京冬奥会谱写新时代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如果投身于这场美丽的盛会,每一位青少年都会切身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国家的强大、梦想的力量,触摸到自己与祖国未来的同频共振。“一起向未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青年学子以行动绘就的“同心圆”。教育的力量就是要让青少年看到,精彩的未来正向他们招手,那方美丽的天地将由今日的他们创造!

  北京·冬奥志愿者

  我为人人 冬奥有我

  本报记者 施剑松

  “听到王老师讲国外赞助商突然中止了对中国短道速滑队的赞助,国家队队员们专门在胸前一针一线地绣上五星红旗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近日,在世界冠军王春露主讲的“冰雪上的思政课”上,北京理工大学志愿者刘金佳被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信念深深感动。

  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高校共组织1.4万名师生作为赛会志愿者为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保障服务。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各高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的学校普遍建立了冬奥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团支部,做到“党团组织全覆盖,党团引领全过程”。

  各高校还利用冬奥契机,纷纷将思政课搬到服务保障工作一线。“冰雪思政”课程大放异彩,党旗高高飘扬。北京建筑大学驻地辅导员高静以“从亚运会、夏奥会到冬奥会”为主题,讲述了自己经历北京3场大型赛事的过程;带队教师杨亚利通过家乡延庆借势冬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形势与政策课。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临时党支部普遍开展了主题党团日活动,着力做好“四个一”,即每个党支部、团支部都要开展“一次理论学习、一次读书沙龙、一次交流分享、一次集体谈话”。

  为了激励志愿者服务热情,北京理工大学志愿者临时党团支部选派了4名干部教师作为闭环管理专班人员,与学生一同进入闭环驻地,配合属地开展党团建设、思想引领、心理健康、文体活动等工作。北京城市学院还开通了冬奥心理QQ专线,由心理中心教师为志愿者们提供专业心理服务,增强志愿者们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

  “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赢得世界的尊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中国人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从未丢失过。”在冬奥志愿服务的一线,志愿者刘金佳表示要践行“我为人人、冬奥有我”的誓言,发扬志愿者精神,为冬奥盛会的顺利举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河北·冬奥志愿者

  一言一语 沟通世界

  本报记者 周洪松

  “今天咱们有消防和安保方面的翻译任务,现在把任务分发给大家,13:00前交回审校。”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临近,相关志愿工作日趋繁忙。近日,在张家口赛区山地转播中心,语言服务经理董帆一番布置后,志愿者们马上行动起来。

  8:15,分工5项,各司其职;10:45,版本确定,发布到工作群……用2个多小时,志愿者团队高效完成了分配的工作。

  “大到冬奥会的有关文本,小到路边标牌指示,我们都以最大努力认真对待。因为赛时翻译工作的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看到最终整理好的文件,作为语言服务助理的河北外国语学院学生李军娜和小伙伴们露出笑容。

  由于赛会口译笔译工作的特殊性,他们1月6日就抵达张家口赛区,每天在场馆进行语言翻译综合能力及冬奥专业术语知识的培训。“一丝不苟,全力以赴,这是我们共同的服务宣言和工作态度。”李军娜说。

  从2017年开始,为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志愿者服务冬奥会,河北外国语学院每年投入3200余万元,开设涉及“一带一路”国家、冬奥会参赛国家的小语种。目前该校已开设75个语种,覆盖所有参赛国家的官方语言。如今,河北外国语学院46名在校大学生成为冬奥会语言专业志愿者。

  “作为转播商,我不得不说,志愿服务者Zhao非常专业且友善,在全程远程语言服务中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我要给Zhao点一个大大的赞!”芬兰转播商工作人员阿努女士高兴地说。阿努女士口中的“Zhao”,是来自河北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赵昕遥。

  “这次任务不仅检验了专业功底,还锻炼了我的问题预见、应急处置和工作统筹能力。”赵昕遥说。从21日至24日,他连续3天为芬兰转播商提供语言服务,对接协调芬兰转播商有关用车,通话总时长近2个小时。

  像李军娜和赵昕遥一样,河北外国语学院的语言专业志愿者们工作覆盖面广,服务对象语种多样。

  面对一个即将到来的忙碌而充实的虎年春节,赛场的志愿者们却乐在其中。

  吉林·中小学生

  燃情冰雪 相约冬奥

  本报记者 林焕新 李小伟

  1月的吉林,已是银装素裹,吉林省中小学生们迎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雪假”。

  “雪假”,顾名思义,就是拥抱冰雪运动的假期。

  “加油!加油!”长春市英才河上传来阵阵呐喊。厚厚的冰面上,吉大附中英才学校的学生正拉着家长进行爬犁比赛。体育教师还带领大家体验冰球、抽冰陀螺、雪地风球、冰壶等活动,欢声笑语不断。

  中小学的寒假“冰上托管”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在长春新区三胜小学,了解冰雪知识,制作迎冬奥手抄报,进行冰壶、雪地球、冰陀螺等比赛,让学生们直呼“太有意思了”;长春新区吉大慧谷学校向学生开放校体育场馆、冰场,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冰上项目实践体验活动……

  近年来,吉林省发展校园冰雪运动呈“突飞猛进”之势。在前不久于长春落幕的第三届“筑梦冰雪·相约冬奥”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竞赛暨冰雪嘉年华活动期间,吉林省各地同步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冰雪运动活动,超百万中小学生同上冰雪。

  2016年12月,吉林省教育厅制定印发《“百万学生逐雪嬉冰”工程实施方案》,将冰雪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将寒假第一周作为中小学“雪假”,鼓励引导学生走进雪场冰场。

  5年来,吉林省教育厅强力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连续4年组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省财政投入4114万元,为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配备冰雪运动设备器材。

  经过几年努力探索,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的校园冰雪运动发展模式逐渐成熟,实现了6年前“百万学生逐雪嬉冰”工程目标,也为发现、培养、储备冰雪运动人才提供了实践基地。

  在北京冬奥会的圣火即将点燃之际,吉林省的46所学校112名师生奔赴北京冬奥会赛场,参与执裁、保障、服务等工作。“我们将以此次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校园冰雪运动,助力吉林省冰雪产业和冰雪经济发展,服务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战略。”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学军说。

  福建·小学生

  旱地冰壶 激发梦想

  本报记者 黄星

  临近春节,榕城总是阴雨绵绵。作为一个典型的南方城市,福州每年雨水不少,但雪却极为罕见。当记者听闻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小学以特色冰壶活动迎冬奥时,便欣然前往。毕竟,冰壶在福州可是比雪还稀罕的物件。

  进入校园,在校长江鸿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孩子们的训练场地。那是一条用液态合成冰制成的长约13米的赛道,冰壶在上面快速滑行,几乎和在真冰上一样。训练时,孩子们套上鞋套,在教练的指导下,一手持壶,一手扶着助滑器,弓身,投壶,动作一气呵成。

  该校于去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起初,学校主要开展轮滑项目,后来发现冰壶运动器材环保,场地不受限,而且更具冰雪特色,就尝试更换项目。这一举措也让闽江师专附小成为福州市首个推广冰壶这项运动的小学。

  经过选拔,目前,该校组织了一支40人的学生冰壶运动社团,并引入原国家冰壶队队员王紫悦的团队进行指导。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学生们都会准时来到训练场地进行一个半小时的集中训练。该冰壶社团始于去年10月,不到半年时间就成了校园里的“明星项目”。

  “旱地冰壶动静结合,考验我们的手腕力度,和长跑等其他运动比起来,它更锻炼大脑的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对时机的把握能力。”该校五年级(5)班学生吴湘银谈起冰壶来,说得头头是道。

  随着冬奥会脚步的临近,闽江师专附小校园内的“冬奥”氛围愈加浓厚。前不久,以“‘双减’落地助成长,闽师少年迎冬奥”为主题的一二年级期末综合素养大挑战活动顺利举行,其中冰壶也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挑战项目。

  “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地下车库专门腾出一块地方,建设冰壶训练场馆,并在下学期推动冰壶运动进课堂,让更多南方孩子了解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江鸿说。

  《中国教育报》2022年01月29日第1版版名:要闻